热点
物质科学
首页
自然环境
生命科学
信息科学
工程技术
政策
首页
线上推广
实验服务
成果展示
科研产品
探索前沿科技
研网
北京师范大学[成果]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生物地理团队发文揭示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欧亚大陆寒温带落叶松林的生长下降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 | 发布时间: 2023-09-06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6月8日,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专业博士毕业生李文卿(第一作者)、江源教授(通讯作者)及其生物地理团队的杜恩在教授、董满宇副教授和部分研究生,与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崔雪峰教授,哈佛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其他合作者,联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Reassessment of growth-climate relations indicates the potential for decline across Eurasian boreal larch forests”的研究成果。

借鉴基于日序的温度时间序列构建思路,创建了一种基于温度等级的温度时间序列构建方法(T-linked Method),解决了落叶针叶树种在超短生长季条件下,生长-气候关系易受年内温度波动干扰的难题,显著提高了树木生长-气候关系探测的敏感性和稳定性。

研究小组应用T-linked Method,整合了自采样、文献和现有数据库(ITRDB)提供的8544条树轮宽度序列(图1),重新评估了欧亚大陆寒温性落叶松林树木生长对温度的响应关系,获得了以下几点新认识:

图1. 欧亚大陆北方寒温性落叶松林分布区与研究采样种群

1. T-linked Method探测到落叶松分布区范围内广泛的生长-温度响应信号,使生长-温度响应关系的显著率从原来的约70%提高到现在的约95%,更新了对北温带明亮针叶林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的相关认识。

2. 无论是Larix sibirica还是L. gmelinii,其分布区范围内生长-气温关系特征均随当地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总体表现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以低于42.4-49.3 mm/°C的比率变化,树木径向生长更趋向于与温度变化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图2)。

图2. 概率阈值为0.50的正响应和负响应种群气候边界

3. 落叶松树木生长对温度的负响应具有明显的生物地理格局,其出现概率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图3)。以0.95为阈值概率,对温度变化表现出显著负相关的Larix sibirica和L. gmelinii种群分别约占其分布区面积的13%和19%;阈值放宽至0.50,这一比例将分别高达59%和54%。

图3. 欧亚寒温带落叶松林树木生长对温度表现出负响应的基线(1970-2000)概率

4. 进一步将拟合模型应用于多情境的CMIP6气候预测数据,发现Larix sibirica和L. gmelinii生长对升温表现出负响应的分布将大幅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方向扩展(图4)。从生物地理学视角看,这很可能成为地球历史上“北极-高山间断分布”形成过程的当代再现。

图4. SSP2-45和SPP5-85情景下不同识别标准欧亚大陆寒温性落叶松林树木生长对温度升高表现出正响应和负响应的区域分布预测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75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A0606101)等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9057-5


本文链接:https://news.bnu.edu.cn/zx/xzdt/f0ed4079e4984a2e95dd17fe329b1ec2.htm

广告